close

祛濕的方法很多。拔罐、艾灸、運動、食療都是可以排除體內濕氣的,而說到食療祛濕,很多人第一想到的,都是紅豆薏米粥祛濕,其實這真的是錯誤的,更不能長期喝。為什麼說這樣是錯誤的呢?看下你就明白


第一:選紅豆就已經錯了

中醫說的紅豆祛濕是指赤小豆,而紅豆常備用養心,祛濕效果並不明顯。


第二:薏米做法錯了

薏米是祛濕,但是太寒了,一般都送建議炒過,或者烘乾了,這樣的薏米吃起來不會那麼寒,就是長時間飲用了。

謝謝你那麼美還來看我寫的文章,創作不易,不介意用微/信搜索公眾號xx998138關注我們,你的一個關注就是我們創作的動力和源泉!一路上感謝有你的支持!我們也定期給粉絲們送小禮物,禮物雖小,但是也算一份心意!

第三:煮的方法錯了

為什麼說煮的方法錯了呢?因為赤小豆、薏米仁是比較難煮熟的,一般都是提前一一個晚上侵泡好,至少提前一個小時,否則是煮不出營養的。

第四:只祛濕,不健脾也是錯的

都是活健脾與祛濕是相輔相成的,只改善一個,其實效果並沒多大,就這樣說吧,脾虛會加重濕氣,濕氣重會導致脾虛,這樣一說,應該大家都懂了吧。

那麼怎麼樣才能正確的食療去掉濕氣呢?

爭去的祛濕食療方可參考《本草綱目》食療方——馬齒莧薏仁茶


《本草綱目》裡介紹了一個調理濕邪、健脾胃的方子——馬齒莧薏仁茶,具體做法是將薏米仁炒到微黃,將薏米仁、芡實、赤小豆各5克用冷水浸泡半天(或用熱水浸泡兩小時),洗淨後加水煮一小時,再加入1克馬齒莧、淡竹葉、槐米、綠茶等食材,轉文火煮半小時,待涼飲用,無需吃豆子。

馬齒莧薏仁茶健脾祛濕的原理,其實《本草綱目》裡有提及,馬齒莧清熱解毒,赤小豆祛濕效果好,還能消水腫、排毒,薏米仁祛濕且有一定的健脾、淡斑作用(炒過的薏米仁大大減輕了寒性),而芡實健脾作用一級棒,還可祛濕固腎(腎好了,利尿去水濕)。

其實長期喝,還有美白淡斑的作用,那些吹噓祛斑的,我覺得誇張了,減肥也是可以的,濕氣重導致的肥胖都是虛胖,馬齒莧薏仁茶有利尿消腫的作用,把身體裡多餘的水分排掉了,人變得瘦一點是正常的。6評論

套路專家

泛科普短視頻自媒體04-08 11:16230贊踩

薏米錯了

薏米祛濕雖好,但寒性太重,直接煮來吃,會傷脾。脾是負責運化濕氣的,脾傷了,濕氣更加揮發不出。越想祛濕,反而越濕。

3

煮法錯了

赤小豆、薏米仁很難煮爛,最好用熱水浸泡一小時後再煮,否則營養很難出來,但很多人往往都是直接煮。


4

“光祛濕,不健脾”錯了

上面剛講過脾與濕氣是對“好基友”,脾虛了,濕氣會加重;濕氣重,又會導致脾虛。所以要祛濕,需要同時健脾。

“四宗罪”裡,第四點尤其重要。為什麼有些人喝了紅豆薏米粥,還是有濕氣?

很大的原因在於,本身濕氣已經很重,傷及到脾了,或者說本身是脾虛濕盛。

量和比例,各抓一小把就行了,別放多了,否則煮進去一大鍋,儘管即使多放水,少放薏米和赤小豆。

有些人喝了薏米紅豆湯濕氣還在,根本緣故起因起因起因起因起因在於本身濕氣就很重已傷及到脾,或者說本身是脾虛濕盛,所以上面說到祛濕還需健脾,所以最虧得煮薏米赤小豆的同時,加點芡實,那樣就既祛濕又健脾了。

你有沒有名頓開?曩昔的做法錯了。難怪濕氣還在。


老祖宗中醫祛濕法

每天以熱水泡腳

每天用熱水泡腳也是一種有用的祛濕辦法,每天用40度旁邊的熱水泡腳就可以或許或許了,如果體內的濕氣比較嚴重,那麼可以或許或許在熱水噹中加上一些生薑,這樣效果就比較強了,但是這個要堅持,也可以或許或許去寒濕。

此外,蔥、姜、蒜是家裡常用的調味料,我們可以嘗試在家裡煮一碗熱辣辣的薑湯,用薑湯的絕妙效用將體內的濕氣逼散出來,待到全身發過汗後,病症就會緩解,這個辦法也適用於淋雨後預防感冒。


通過拔罐、刮痧、艾炙等中醫輔助手段來排除體內濕氣,也是頗有奇效。但是,要注意拔罐、刮痧不能經常做,至少要半個月間隔,做完在八小時之內不能下水,否則將加重濕氣。也可經常艾炙關元、足三里、三陰交、陰陵泉穴,即可祛除濕氣又可延年益壽。

延伸閱讀
https://weiwenku.net/d/105184314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董民嬌 的頭像
    董民嬌

    董民嬌的部落格

    董民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